1岁男童咳嗽气喘20余天,经支气管镜探查发现左主支气管嵌顿半粒西瓜籽壳,引发局部化脓性感染。宜春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精准实施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后患儿症状显著缓解。
咳嗽月余辗转求医 精准揪出"元凶"
患儿范某某1岁8个月,20余天前出现阵发性连声咳嗽伴气喘,外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症状一度缓解,但出院后咳嗽反复加重,夜间尤甚,并出现发热。3月14日转至我院儿科找到胡冰主任,听诊发现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患儿精神差,考虑支气管异物不能排除,迅速收入住院安排支气管镜检查。
入院当天经CT检查发现左肺肺气肿,但仍未见异物影,为明确病因,经多学科会诊、家长沟通同意,完善相关的检查后,于3月15日行支气管镜检查,果然在左主支气管深处发现一枚长约1cm的植物性异物(瓜子壳)。团队凭借娴熟技术快速取出异物,解除了导致孩子反复咳嗽气喘的“罪魁祸首”。术后患儿安返病房,活动正常。
该例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院儿科新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我院多学科协作的默契配合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我院儿科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开展支气管镜技术在内的多种儿科新技术在儿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目前医院已开展儿童支气管镜技术500余例,成功取出异物10余例,为众多患儿解除了病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我院儿科将继续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提醒
儿科专家胡冰主任介绍,儿童反复咳喘需警惕异物吸入。婴幼儿咳嗽迁延不愈,尤其伴有单侧呼吸音改变时,必须排查气道异物。1-3岁儿童因吞咽功能不完善,进食坚果、玩具小零件时易发生误吸。异物滞留可引发肺炎、肺不张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建议家长避免给幼儿喂食硬质颗粒食物,发现异常咳嗽应及时进行胸部CT或支气管镜检查。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视野局限、操作难度大、患儿痛苦等弊端。而我院儿科开展的支气管镜技术,具有镜体柔软、图像清晰、操作灵活等优点,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管、支气管的各个部位,并能进行精准的异物取出、灌洗、给药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儿童呼吸道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胡冰主任提醒广大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将坚果、果冻等食物喂给3岁以下儿童,同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将玩具、硬币等小物件放入口中,以免发生意外。一旦怀疑孩子误吸异物,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儿科 温雪风)